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瓦’住穷根 上篮得分”

2021年03月02日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邓楚瑜
A+ A

47.jpg

近两年,水井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的势头很旺。邓楚瑜摄

2月25日上午,村里的公房里,常树青正和村“两委”干部分发上级派发下来的垃圾桶,“治理好村容村貌,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常树青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镇卫泸村委会水井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说起自己当年,年过五旬的她打开了话匣子。

“我初中毕业后在村里的小学当了7年代课教师,2001年嫁到了水井村。”常树青的老家在另一个乡镇,距离水井村有60多公里。2000年,在本村组织的一次摔跤比赛上,常树青认识了从水井村赶去凑热闹的丈夫。

水井村是一个彝家小山村,缺水、缺产业,尚未规模化种植烤烟前,种玉米是乡亲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一家人能解决温饱就算是过好了日子。

“当时村里的篮球架是用枯树做的,球场是红土夯的,一场球下来,个个成了‘红人’。”条件虽艰苦,但常树青心里高兴:村里的篮球运动氛围浓厚,其中不乏女同志,这让从小喜欢打篮球的她很有归属感。

有了玩伴,常树青和小姐妹们组建了村里的女子篮球队,一有时间就去和其他村的球队切磋。用常树青的话说,那几年的汗水,一半洒在了田地里,一半洒在了球场上。

乡亲们精神生活虽富足,可物质生活却不咋样。成规模种植烤烟以前,村里绝大多数人家住的是土墙瓦顶的房子,除去生活开销,手里的余钱不多。

200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烟草部门帮助水井村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当时村里有70多户人家,60多户种了烤烟。”那时,常树青的丈夫是当地烟站聘请的烤烟辅导员,平日忙于工作,家里种烤烟的大部分担子,落在了常树青肩上。

丈夫没有太多时间忙家里的活计,加之自己腰椎痼疾复发,2006年,常树青一家无奈放弃了种植烤烟,转为了种桉树、烤桉油。

2016年,党支部换届选举,勤劳能干、做事公正的常树青被村党支部的党员高票选举为支部书记。同年,常树青被推选为镇里的党代表。次年,被推选为弥勒市人大代表。

在水井村民小组小组长武光亮眼中,常树青干工作就像她打篮球一样风风火火。推选为弥勒市人大代表后,常树青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一边带着村里的党员干在先,发挥支部堡垒作用,一边琢磨如何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嫁到水井村20年,常树青早已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虽家里已未种烤烟,但她深知发展烤烟才是乡亲们致富的主心骨。

今年弥勒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继续巩固全市烤烟种植产业的思路。镇里的代表团分组讨论时,不少代表提出了水井村所在片区要继续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的建议,这让常树青很是振奋,“前几年村里也引进过一些产业,但效果不明显,对比下来,还是种烤烟把稳。”

这阵子,常树青和武光亮及村干部们开会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是说得最多的话题。

“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让乡亲们的口袋里有更多余钱。”常树青说,对于水井村的未来,村“两委”班子的思路很清晰:坚持烤烟种植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积极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干工作就像打篮球,‘瓦’(注:当地口语,防守之意)住穷根,多上篮得分,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常树青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