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造化钟灵秀 源缘共流长

紫气东来(1928)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烟草在线摘自《今日红云红河》 作者:陈冬冬
A+ A

  烟草在线摘自《今日红云红河》

  引言

  烟是什么?

  对此,站在不同的视角,秉持不同的参照,截取不同的断面,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评价、不同的结论。一种消遣的方式?一种品味的追求?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社交的工具?一种心灵的慰藉?这些说法都对。

  所以,我们看区区一包烟,它其实囊括了沧桑兴替,人生百态,也是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甚至从中可以管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血脉密码和品格图谱。

  以此观照,“紫气东来(1928)”不仅有源流长远的人文价值,又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涵养,又有缘来缘聚的情感寄托,还有清甜香润的节节淬炼,更有温暖众生的心灵感召,这共同标注了“紫气东来(1928)”的精神内核和现实坐标。

  晋善晋美,山西昆烟脚踏实地、跟随发展的立企理念在品牌型塑中渐渐彰显出来;云卷云舒,中华民族千回百转、筑梦圆梦的历史画卷在浩荡紫气中缓缓铺展开来……

  (一)源流长远

  崤山如黛,关在谷底。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深险如函,这就是函谷关。

  一个清晨,东方紫气氤氲,关令尹见此,便出关迎候。果见一白须皓首、仙风道骨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至……

  来者正是老子。

  八十六岁的老子矍铄依然,沿着黄河岸边的邙山南麓西行,早上的霞光直接涂抹在他的脸上:两道长长的白眉,宛若两道白色瀑布,顺着陡峭的脸颊,潇洒地飘落;而那长长的白须,被风往前吹拂着,恰似探路的触角。

  如果时间可以定格,这就是公元前485年9月的一个瞬间。

  时至今日,瞬间早已成为永恒。即使是放眼全球,但凡有炎黄子孙足迹的地方,就能见到“紫气东来”的匾额依旧高高悬挂在其楼堂门厅之上,显示着其穿越2500年的那种诱人的魅力和赓续的伟力。

  紫气缭绕中,一老者、一青牛穿越岁月的风霜雨雪,度过历史的轮轮荣枯,深深嵌入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基因和精神图腾,其间又有怎样的奥秘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我们无法时空转换,重新回到2500年前的函谷关前,但是交叉换位的思辨和设身处地的观察,我们不妨重新打量中华文明的演进路径,重新审视深沉厚重的中国品格,不难发现“紫气东来”的神秘面纱之下,至少隐含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文明演化和人文融合。

  从诗文中,我们能发现一点点线索:“紫气临关天地阔,黄金台储俊贤多”、“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函关若远近,紫气独依然”、“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吟咏紫气东来相关的诗句不胜枚举,但往往画地自限,难以不落窠臼。直至清季,硕儒顾炎武诗中写道:“颇得玄元意,西来欲化胡。青牛秋草没,日暮独踌躇。”

  细读亭林先生全诗,实在值得推敲:词句非雅,不讲合律。然而,一个“化”字道出了历史的玄机。

  事实上,“老子西去,紫气东来”其本身就是寓意着一位来自东方文明地区的文化使者,带着他那上善若水般的智慧,教化那尚未开化的荒蛮之地。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在漫长的历史潮汐中,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多元文明互相灭绝,而是联袂互融。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融合为一体的过程。融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其二,中国品格和中国路径。

  远古时代,文明肇始;春秋文化,星河灿烂;秦汉铁甲,纵横驰骋;唐宋商贾,沟联中外;元明威武,蔚为壮观;近代以降,走向富强……顺延着历史的脉络,可以清晰的看到煌煌中国的前行路径。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和品格使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设问一个不引人关注,甚至有些无趣的问题:老子度函谷关,为什么乘的是牛,而不是马、抑或其它坐骑?

  这其中不无深意。

  因为牛既是善良、低调、稳定、敢于担当的代表,又是勤奋、厚道、正直、无怨无悔的象征,更是坚韧、诚恳、无私、甘于奉献的典型。比如,即使是在负重爬坡,它依然只是脚踏实地、俯首攒力,绝不会半途而废。

  某种意义上,牛是中国品格、中国路径、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的最写实的表达。初生牛、孺子牛、舐犊牛、爬坡牛、老黄牛、拓荒牛、并驾牛、奋进牛…….不就正是一幅幅牛气冲天的中国品格的写真图吗?像“初生牛”一样勇于实践,像“孺子牛”一样奉献不止,像“舐犊牛”一样情真意切,像“爬坡牛”一样持之以恒,像“老黄牛”一样躬耕不倦,像“拓荒牛”一样开拓新域,像“并驾牛”一样精诚合作,像“奋进牛”一样锐意进取,这不也是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吗?

  凡此种种“牛气“,在山西这方水土上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

  比如,善良。长期以来,山西的煤炭温暖了全国,然而因煤炭开采造成的污染却留给了自己。时至今日,治污依然是山西面临的一个沉甸甸的历史包袱。

  比如,勤奋。乔家大院里的青砖绿瓦,杀虎口外的商队驼铃声,汇通天下的执着追求,诠释着一代代大义晋商的旷古伟业。

  比如,坚韧。晋祠里那饱经风霜的周柏唐槐,黄河边那千年如一日的镇河铁牛,无不承载着山西自古以来的文化。那悬崖崖壁上历经千年风雨的悬空寺,静静的伫立着,斑驳的寺庙,告诉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只要有恒心,所有的事情,便不再可怕。

  ……

  是的,即使是山西的企业,依然“牛劲”铮铮:

  这是一家具有八十六年历史渊源的企业,从1928年的华北纸烟公司到今天的山西昆烟公司,从旧中国抵御外辱的“造产救国”理想到今天的“两个至上”的信念,从当年的手工小作坊到今天的卷烟生产现代化,从曾经太原卷烟厂有口皆碑的“顺风”、“大光”烟卷到今天山昆公司制造的声名赫赫的紫气东来(1928)卷烟,一家企业筚路蓝缕薪火承传,只为造好烟。八十六年如一日,几代人殚精竭虑,把心血、把青春、把梦想都付诸每一包烟,并为此锲而不舍,一以贯之。

  负重起步,翻过陡坡,穿越低谷,跋涉险滩,阔步大道……这不正是一头跃然眼前的企业版的“奋进牛”吗?

  (二)原之大者

  造化钟灵秀,紫气东来时。

  公元前497年,春天悄然来到了巍峨的悬瓮山下和晋水两岸。天地之间,骤然响起了粗砺、浑重的牛皮鼓声和牛角号声,以及民夫们爆起的春雷般的盟誓声。

  这是一件影响当时晋国走向、甚至牵动中国历史神经的重大事件:晋国卿大夫赵鞅举行盛大的筑城祭典仪式。数年之后,一座命名为晋阳的坚固城池便在晋水岸边崛起了。

  请铭记: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晋阳古城问世于晋水之畔。

  其后千余年间,刘恒、高欢、李渊、武则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刘崇兄弟凭借晋阳地利,渐次问鼎天下,终成帝业。直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十八日,宋太宗攻占北汉都城晋阳十多天后,下达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为冷血和昏晕的诏书。顿时,新城、仓城、大明城、西城、东城、连城,里三城外三城的晋阳古城腾起了冲天大火,浓烟遮天蔽野数日。一座建成1500年的曾为盛世陪都、乱世国都的古城,顷刻之间塌作废墟,化为灰烬。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不只是一座城池的悲剧,而且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历史,伏在厚厚的焦土下抽搐不已,泪痕斑斑。若干年后,晋阳子孙仍然扼腕叹息,隐隐疼痛。

  太原,这片曾经凝聚着王者之气、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则是因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真龙天子而被当之无愧地誉为龙城。龙城太原,因帝王而建,与帝王一起咤叱青史,也为帝王所累而屡遭兵燹甚至毁于一旦。其间,既有稍纵即逝的叹息,又有惊鸿一瞥的铭心,既有波诡云谲的际会,更有朝霞满天的绚烂。

  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

  春去春来,红旗漫卷换了人间。在岁月的坐标轴上,时间定格在公元2003年。

  这一年,太原建城2500周年(公元前497年——公元2003年)。顿时,龙城再次沸腾起来了,层层面面的纪念和庆祝雀跃不已。

  斗转星移两千年,

  厚重古墨绘诗篇。

  紫气东来逢盛世,

  风流新曲满太原。

  这是一首具有纪念意义的七言诗,虽然限于古体诗歌题材限制,将2500年约略为2000年,但其在流传层面上却是家喻户晓,因为这首诗不是发表在报纸、书籍、纪念册之类的媒介,而是印在一盒小小的香烟的包装上——人手相传、口口相承、指唇生香,让人过目成诵,这种传播方式又是有哪种传统媒介可以睥睨的呢?

  如果有机缘检阅到这枚当年的老烟标,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作品的底色为红中透紫,正面上为“老子骑青牛西去”的古画,下附杜甫的佳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柳体的中文牌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