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具赏析 > 正文

小小烟壶 万千风景

2014年08月06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上海烟业报》编辑整理 作者:
A+ A

  点染山水、意象天成、状摹肖像、形神入微、内写书帖、墨秀琅琅。方寸之地,画出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历史典故,这种堪称“鬼斧神工”的艺术品,就是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的出现源于吸鼻烟的习俗。鼻烟是可供吸嗅的烟草制品,是一种舶来品。17世纪,闻鼻烟在欧洲颇为流行,后经传教士传入我国。开始中国人大都用敛口的药瓶盛装鼻烟,清康熙年间发明了鼻烟壶,主要品种有玻璃、铜胎画珐琅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及人们需求量的增加,鼻烟壶的工艺、制作水平迅速提高。一件完美的鼻烟壶作品,往往集绘画、书法、诗词、雕刻、镶嵌于一体,各种传统的文化精髓在方寸之间汇聚,进而完美的融合。而内画鼻烟壶的出现延伸了鼻烟壶的存在空间,即由纯实用工艺品延伸到纯观赏工艺品。

  鼻烟壶内画加工过程

  最初的内画壶是在没有经过磨砂的料器(透明玻璃)水晶鼻烟壶的内壁上作画。因为内壁光滑,不易着墨和色彩,所以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或寥寥几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金刚砂在烟壶内来回摇晃、磨擦,使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状,细腻而不滑,易于着墨和色彩,画起来如同在宣纸上作画。这样,内画鼻烟壶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

  清末周乐元款玛瑙内画鼻烟壶

  清光绪至民国初年,是内画鼻烟壶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北京涌现了一大批内画艺术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和丁二仲,被世人誉为内画大师。四位大师的内画艺术各有千秋。“文人气较浓的周乐元,学者型的丁二仲,写实型的马少宣,题材丰富雅俗共赏的叶仲三”,是对他们作品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精辟概述。

  周乐元的作品文人气息浓,立意深厚,笔墨间带有的气息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原是位宫灯、纱灯画师,有较高的文学绘画修养,常用王石谷、新罗山人笔法作画,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灵气竟现,云峰烟树,神幽远逸。题跋遒劲,诗中有画,堂款除经常署“藕香斋”外,有时亦署“三十疏斋”。他的内画鼻烟壶曾进入清宫内廷,其技艺传播到山东博山。周乐元的创作活跃在1882年至1893年的十年间。中国烟草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个周乐元款玛瑙内画鼻烟壶,长38毫米,宽56毫米。玛瑙制,平口,直颈,端肩,圈足,圆膛扁腹。一幅溪山清远图的美景,给人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双重意境。不但做工精美,而且画法纯熟,属于鼻烟壶中的精品。只可惜缺盖、缺壶匙。

  天然水晶犬戏玫瑰工笔内画鼻烟壶

  当今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历史最为久远。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百业兴旺、人才聚集,内画画工们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地形成诗书画印并茂的京派艺术风格。

  冀派形成于当代,虽然形成较晚,然而,现在冀派内画鼻烟壶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最多的。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以国画色和油画色综合表现手法摹拟多个画种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题材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突出。王习三先生是冀派内画的代表。

  鲁派画工云集地在山东博山,因山东博山籍的内画艺术师毕九荣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从北京回到博山后发展起来。鲁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够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烟壶的内壁作画,然后,烘烧形成内画鼻烟壶的瓷釉画,即使盛水画面也毫不受损。鲁派内画的代表人物是毕九荣,当今的内画艺术名家为李克昌先生。中国烟草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个犬戏玫瑰工笔内画鼻烟壶,高72毫米,宽52毫米;内画高49毫米,宽33毫米。玻璃胎,椭方形壶身,平口,直颈,端肩,方膛,鼓腹,圈足,馒头盖,系鲁派内画风格。整个内画以珠光色为底色,呈现出典雅精致的情调。内画的一面由黑色工笔画描绘了一只犬,犬的眼神凌厉忠诚,身姿挺拔。内画的另一面也是由黑色工笔画描绘的一束盛放的玫瑰。玫瑰花开并蒂,三颗花苞含苞待放,充满生机。壶的底部可见“惜如斋”三字。

  粤派以艳丽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著称于世,是一个年轻的派系。粤派在广东汕头,代表人物为吴松龄。

  内画鼻烟壶以“书画”面目呈现给世人,历经百年而不衰。虽然嗜好鼻烟的人已寥寥无几,但是鼻烟壶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品,烟草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仍以其超凡的艺术价值成为收藏和欣赏的珍品。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