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十里画廊看完海

2015年02月03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作者:张猛、王鹤伟、李家赛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完海村早已名声在外,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令人称羡的富裕村,整个过程用了不到3年。

  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博尚镇的完海村,傣族、拉祜族、汉族混合居住,勐托河蜿蜒其间,将11个自然村连接到一起。

  沿河行走,宛如进入十里画廊,青山、绿水生机盎然。白墙灰瓦新砖房,各种新式民居坐落于山腰间,掩映在绿树中。虽早已进入冬季,这里依然充满着勃勃生机。

  “现在日子好了,过去可不是这光景。”据完海村村委会主任杨正丛介绍,这个长期以来以烤烟种植为主要收入的小山村,受制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烟叶种植水平一直不高,绝大多数村民处于贫困状态。

  “我们也想种好烟,但实在是难。”杨正丛说,难处之一,就是那些零零散散的“巴掌田”。68岁的那皮山村小组村民王槐青说,他家9亩山地,却分散在从梁子头到大洼底的五六个地方,最小的一块还不到一分,每到农忙时节,一家人赶着水牛跑上跑下,干活的时间都没跑路的时间多。

  更令村民们感到为难的是,临沧旱雨季分明,栽烟时是旱季,烟叶旺长时又容易发生洪涝。由于完海村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天气稍有异常,就会严重影响到当地农作物收成。2010年之前该村人均年收入才1000多元。

  怎样改变村民们世世代代的贫困命运?帮他们实现走向富裕的梦想?

  2010年年初,由临沧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导的山区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让大山里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土地必须集中、平整。“土地整理”,在26部大型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中展开了。勐托河畔沉睡千年的大山慢慢醒来,5200亩山地分成四个版块进行整理——小田并大田,坡地变平地,又窄又弯的小田转眼变成四方田……

  土地变了样,为烤烟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

  地平了、连片了,“烟水配套”也及时跟进。示范区内,73条新建三面光沟渠,条条连通大田;22条机耕路贯穿田坝村落。灌桩、水窖、沟槽……四通八达的配套管网,犹如人的血脉,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活力。

  据统计,目前,临沧市局(公司)已在示范区建设中投入4000多万元。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2012年年底,一个“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成块、地成方,山川秀美、村落有致”的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俨然成型。

  “这一切比做梦来得还快。”王槐青高兴地说,土地整理后,他家的6块小田变为两块大田。田地集中了,拖拉机派上了用场,去年他把养了好多年的老水牛也卖了。“整理后的土地,种啥都好,还方便轮作,烟叶质量也越来越高。”

  “路宽了,运送农家肥、烟叶,再也不愁了!还有那些沟渠,20分钟就能将水引进田,栽烟浇水不费力,旱涝保收。”鲜明对比让白家寨村小组烟农李发存感慨不已。

  李发存一家三口人,过去,忙前忙后、又苦又累,一年最多只能种3亩烟。项目区建成后,他家种烟面积一下扩到20亩。几年下来,李发存盖起了26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买了皮卡车、拖拉机,日子越过越带劲儿。

  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也让完海村农业种植从传统的农户分散作业走向集约式的生产经营。现在,村民们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综合型的烤烟专业合作社,向烟农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等多项专业化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不光这些,为了帮助村民们烤出好烟叶,临沧市局(公司)还在村里建起了密集烤房,解决了村民们一直以来的烘烤老大难问题。

  上蛮等村小组烟农唐禺瑞说,他们寨子有好几户人家在自家小烤房上吃过大亏。“用土烤房,火候一旦掌握不好,烤出来的烟叶就全废了,又黑又碎,收入就打了水漂。”

  依托于烟草部门新建的80座密集型卧式烤房,完海村成立了自己的烘烤专业队。专业队烤出来的烟质量好、成本低,深受村民们欢迎。

  “项目区建成后,完海村一年一个大变样,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杨正丛说,2014年,完海村户均烟叶收入近3万元,成为临沧市种烟的典范村。现在,全村有大小汽车109部、拖拉机350部、微耕机856部,摩托车更是普及到家家户户。

  完海,已经彻底告别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旧模样,走上了现代、富裕的小康之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