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春节情结

关于一个民族的不老记忆、永恒守望与文化传承
2012年02月15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李亚军
A+ A

  春节是一条流淌于华夏民族血脉里永不干涸的文化之河,过年是一个浸淫在炎黄子孙灵魂中常青不老的文化因子。  

  ——2012年2月 题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在不时传入耳畔、时远时近的鞭炮声中,在彼此说着新年好的祝福语里,伴随着走出村头日渐增多的背影,预示着2012年农历壬辰—-龙年春节渐行渐远了,启迪着我们开始了新一年的耕耘与播种,我知道,这一切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每个人的生命年轮上镌刻下又一个关于春节的不灭记忆。

  呼吸着空气中还飘荡着的一丝丝烟花味,重现着春节期间一个个写满幸福、温馨与欢乐的画面,聆听着年味淡与浓的争论,我又陷入了有关春节的种种思索、思考与思绪中---

  有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国家的数十亿次民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世界上最大的往返“迁徙”现象?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异国他乡到天涯海角---那样的义无反顾,那样的痴情不改,那样的归心似箭,那样的周而复始。在冥思苦想中,在感同身受中,在亲身体验中,我终于明白,是亲情的牵引、是家庭的温暖、是故乡的难舍、是父母的召唤、是文化的传承,是浓得化不开的春节情结。

  春节就象流淌于华夏儿女血脉里一条永不干涸的文化之河,赓续绵延;年味犹如浸淫在炎黄子孙灵魂中常青不老的文化因子,世代相传。也正因为此,才铸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在创造了我们这个国家灿若星河的文明。

  我知道,每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点点滴熵的记忆片断,都象是一枚枚闪光的“贝壳”,永远照耀于人生的思想深处,助我成长,促我奋进,让我深思。这就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春节情结,这就是留存于炎黄子孙心中的不老记忆。

  我明白,岁月不可回,人生应留痕。只有在新年伊始放飞希望、辛勤播种、挥洒汗水,才有可能在下一个新年时收获硕果,留下令人难忘的美好记忆。

  放鞭炮—点燃的永远是快乐时光

  腊月二十八,冒着刺骨的寒风,携妻挈子刚回到家门,还没有来得及和父母唠唠一下家常,8岁的儿子和长他一岁的小侄女就边拽着爷爷边嚷嚷着要放鞭炮。只见爸爸转身走进里屋,拿出一包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炮竹和礼花来。儿子和小侄女立即拿着火机,在院子里摆开了放鞭炮的架式。一会儿功夫,噼里啪啦的响声就此起彼伏,原先看似清冷的院落里顿时充满了浓浓的“硝烟”烟和快乐的嬉笑声。虽然去年儿子在姥姥家和其同岁的表兄曾因燃放鞭炮差点被“破相”,但他好像已经忘记了似的,仍旧对燃放鞭炮乐此不疲。

  看着儿子和侄女放鞭炮时“忙碌”的身影和不时闪现于空中的礼花,听着不时传来的阵阵天真无邪的笑声以及时大时小的鞭炮声,记忆的闸门立即“汹涌澎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有关儿时燃放鞭炮的点点滴滴又浮现于眼前----

  作为一名“70后”,小时候每逢过年擀鞭炮、卖鞭炮、放鞭炮和拾鞭炮就成了那个时代村里同龄人最大的乐事。

  我们村上有擀制鞭炮的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乡人都还不富裕,出去做事的也很少,不像现在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做生意。为了多增加些收入,每年进入腊月,村里人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开始擀制鞭炮了。我清楚地记得,每年在爷爷的带领下,我家的几个叔叔都老早收集、剪裁好擀制鞭炮的旧书报纸,修理、调试好擀制鞭炮的“推子”,然后开始连天加夜地卷制大小不同的炮筒。在前后经过捆扎、磨顶、装药、安捻、编串等十多道工序后,一个可以燃放的纯手工制作的鞭炮就成形了。在此期间,作为小孩子的我来说,主要是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待全部卷制的鞭炮都做好了之后,就开始到附近集市上去买,直到腊月二十八九才基本结束,买不完的一些零碎鞭炮,爷爷则作为礼物给小孩子,让我们燃放。

  虽然擀鞭炮与买鞭炮也乐在其中,但最令人高兴的事还是自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放鞭炮和拾鞭炮。那时的鞭炮品牌单一,就是手工卷制的一种,只不过有粗细大小之分,不像现在品类那么丰富。那时也不知道害怕,小一些的鞭炮,自己就拿在手中,用右手大拇指尖掐紧炮捻子,另一只手点燃,之后,迅速扔向天空,随着在空中的一声炮响,小伙伴们则为之欢呼雀跃。

  在放炮的同时,另外一大乐趣是拾鞭炮。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有亮,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到各家去拾没有点燃的鞭炮了。我们村不大,也就百多户人家。每当听到谁家下饺子放鞭炮的响声了,就立即飞奔而去。待放完后,在迷漫着硝烟和满地的碎纸屑中抢找没有燃着的鞭炮。然后,再一个燃放—--快乐的笑声随着鞭炮的响声一浪高过一浪。

  也就是在这样年复一年的鞭炮声和欢笑声中,结束了我快乐的童年生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步步走出村头,走到城里,走向了日渐成长与成熟人生旅途,随着燃放的鞭炮愈来愈少,童年的快乐生活也就离我愈来愈远了。

  “砰”,又一声响亮的鞭炮声,把我从记忆中带回到了现实。看着儿子和侄女那充满童真童趣的笑脸,我知道,他们燃放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鞭炮,而是在尽情地享受着那快乐单纯的童年时光。

  贴春联—寄托的永远是美好希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是新年的衣裳。张贴于家家户户红红火火、内容各异的春联,透着喜悦,写满吉祥,寄托着希望。

  每到腊月年二十八九的时候,也就是旧年的最后三二天,你随便在村里转转,都会看到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的情景。只见老人孩子各自忙碌着,有的清除已经风吹雨打了一年的旧春联,有的则在清扫干净的门二旁刷上面浆和胶水之类的东西,有的则小心冀冀地贴上崭新的春联,有的则在门心上贴上守家护院的门神或“福”到---。不一会儿功夫,家里大小门、各类物件上便“旧貌换新颜”,火红的春联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张贴春联有讲究,不同的地方与物件上要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和希冀。如在自家大门上,则大都贴着“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之类希冀平安幸福内容的春联,而商家的店门二旁则大都贴着“财源广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之类期求做生意赚大钱内容的春联,而在每家外门口的正前方,则贴上“出门见喜”内容的春联,家用出水井上则贴上“细水长流”、“青龙引水”内容的春联,猪牛羊圈则贴上“六畜兴旺”内容的春联---。

  春联是时代进步的标签,社会发展的见证,事物变化的印痕,美好生活的希冀。

  春联的形式与内容也会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与时俱进,以充分显示与展示那个年代的特征与特性。如2012年作为壬辰龙年,就有人撰写了“龙年龙裔看龙舞龙飞天上、春节春风送春光春满人间”等富有新意的春联,而在2009年的农历牛年,则有人撰写了“金牛开出丰收景,喜鹊衔来幸福春”等激励人们奋进开拓的春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无论内容与形式如何变化,春联所寄托的永远都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而要让这种憧憬与向往变为现实,则需求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与聪明才智。

  压岁钱—收获的永远是无价亲情

  大年初一起床后,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给爷爷、奶奶拜年。小小的年纪学着大人的模样,双手作揖,说着祝福的话语,逗得爸妈哈哈大笑,直夸孙子有礼貌。然后,忙不迭从口袋里掏出百元大钞作为给孙子的压岁钱。

  看着儿子屁颠屁颠的高兴样,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年所得的压岁钱来。

  那时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给晚辈的压岁钱也较少。每年给父母和爷爷奶奶拜年时,顶多给一元的压岁钱。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少,不值得一提,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其“含金量”却是相当大的,在小孩子的眼中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为了多得一些压岁钱,总是乐此不疲地争着去走“富亲戚”。我清楚地记得,三姨奶奶家条件不错,但离我家有近二十公里的路程。为此,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我和小叔一块,硬是头顶寒风,带着奶奶准备的“馍篮子”(礼物)前往拜年。其真实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一元钱的压岁钱。

  整个春节,通过东奔西走、“马不停蹄”地到亲戚家拜年,最多也只能得到10多块的压岁钱。总额虽然不多,但却能让我高兴好长一阵子。对得到的压岁钱,一分一毛地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用来买一些学习用品和其它花销,年后好长时间也不需向家里要钱。

  今年儿子共计收到近千元的压岁钱与自己当年那10多块的压岁钱相比,相差近百倍,不可同日而语,可谓是“天壤之别”。另外,从新闻媒体上不时了解到,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的孩子一个年关收到的压岁钱甚至高达数万元。但无论压岁钱的多与少,都代表和承载着无价的亲情和长辈对晚辈的希望与勉励。这个是永远都不会变的,与压岁钱的多少无关。如若丢掉这个意义,那么这样的压岁钱就是变味的,即使再多,也了无意义。

  年夜饭—品尝的永远是幸福滋味

  “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若干年前一首情真意切、感情真挚、旋律优美的《常回家看看》,曾感动得多少人为之落泪,唤醒了多少颗回家团圆的心灵。

  伴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无论相隔千山万水,历经一年辛劳奔波、漂泊在外的人们总归心似箭、想方设法,历经千辛万苦,亦或跋山涉水,坚定地踏上归家的路途,力争在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围做在一起,吃上一顿象征着温馨、和谐和幸福的丰盛团圆饭,把酒问盏,唠着家常,说着过去一年的付出与收获、成长与进步,畅想着来年的希望与打算,上至国家大事、世界风云,小至家庭琐事、日常生活,相互祝福祝愿着,彼此勉励赞赏着,天马行空,无所不包,想那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