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环节都倾注着薛文新的独具匠心
在云南广大农村,很多男人至今仍保留着吸水烟筒的习惯,田埂上、墙脚边、树荫下,常常能见到抱着水烟筒“咕噜咕噜”吸个不停的人。他们有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怀里各抱一支水烟筒,有时互相交换着吸一支水烟筒,或聊着田间地头的庄稼收成,或说着左邻右舍的婚丧嫁娶,不时低下头吸上两口。
水烟筒民间称为“烟锅”,于20世纪初产生于滇东南一带,后在云南各地流行。水烟筒多以竹子或金属材料制成,筒内灌清水,在距底部约25cm处挖一小孔,斜插一小竹管并以铜片箍口,形成烟嘴。在民间,烟筒成为很多云南男人的随身最爱,拥有一支好的烟筒也是他们的生活追求之一。所以,做烟筒的艺人们不仅要让产品合格,更讲究其外观的艺术性。
今年59岁的薛文新是华宁县宁州街道咱乐村委会白坡村一位远近闻名的竹雕烟锅艺人。
从县城出发前往薛文新家,沿途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入夏,竹叶愈发青翠欲滴,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为何这里会出竹雕艺人。走进薛文新家,只见他弯着腰、低着头,端坐于小矮凳上,左手托着一支长约一米的水烟筒,右手在烟嘴上点着火,正在检测自己的产品。落座后,薛文新和我们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咱乐村竹林面积广,每年外销330万根竹子。薛文新从小生活在竹林旁,满山遍野地挖竹笋、砍竹子,让他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18岁时,薛文新为谋生计学习木活,后又学做石活和泥活,下石脚、砌墙、架烤房、浇公路,活计越做越多,他也离家越来越远,家乡的竹子也渐渐被淡忘,唯一没变的是爱吸水烟筒。一次,他到农户家借水烟筒,不料这家农户非但不借给他,还将门关了起来。薛文新颇为懊恼,下决心自己做水烟筒。于是,他砍来竹子,白天干活,晚上就琢磨学做水烟筒。谁知水烟筒一做成,就受到工友们的喜爱和夸赞,这让他信心倍增,一有时间就制作水烟筒,并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滑皮水烟筒,薛文新重拾年轻时做木活的手艺,在竹子上刻画出简单的图案,并配以铜丝装饰、固定,不仅美观大方,还牢固耐用。
“遇到街天的时候,我就在集市上卖,很多人没见过这么精致的水烟筒,都围在那里看。通海、红河、昆明、贵州的人都来找我买。”说起自己的作品,薛文新的脸上多了几分自豪的笑容,“我们当地竹子多,我做烟锅的竹子要选竹根厚实的部分,竹子砍回来,我就研究根、节、包、弯的造型,根据它们的样子进行加工。现在我做的烟锅有灯笼烟锅、花瓶烟锅、破竹烟锅、滑皮烟锅等多个品种。我做的烟锅还加了脚,这样摆在地上就更站得稳了,也好看,就喊它们‘马蹄烟锅’吧。”仔细观察薛文新的作品,他的水烟筒大多有弯节,凸出的弯节被巧妙地雕上灯笼、花瓶等图案,筒身装饰有龙角箍、蜈蚣箍、鸡脚万字箍等吉祥图腾,可谓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工序复杂、做工精细、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别人都不爱用有弯有节的,觉得没用丢弃在林子里,可我却觉得这些都是宝贝,就是因为有这些弯弯,我的烟锅才和别人的不一样,才有特点。”薛文新忍不住夸了夸自己的创意。
接着,薛文新为我们演示了水烟筒的制作流程,“先要选料,然后根据设计下料,再通节透气阴干,接着烘烤,这个环节最考验火候的把握。再就是刮皮、构图、锯砍、刨推、打磨、上漆。一支烟筒不算砍竹子下料的时间,光是制作就需要四天。”再看看薛文新使用的工具,大刀、刮皮刀、拉槽刀、通节刀、凹凿、锯子、打磨机……为了更便于竹雕的使用,很多工具都是薛文新自己改造或制作的。看似简单的水烟筒,制作工艺并不简单。“金鞍配良马,就像喝酒喝茶讲究杯子一样,吸烟锅也一样,有了上等的烟丝,还要配上上等的水烟筒才叫锦上添花。”薛文新说。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更多的人从环保和健身的理念开始戒烟。可在农村,它却是男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有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薛文新的手艺也就在“咕噜咕噜”声中,被更多的人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