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大力推行,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吸烟现象呈如火如荼之势。乡村成为卷烟消费的重要阵地,无论人情往来还是自个消费,卷烟都是不可或缺之品。下面请大家赏析乡村酒宴吸烟见闻录。
一、九十岁大爷吸烟。
邻居周大爷今年90岁,可身体依然健朗,至今依然吸烟。特别是在邻里酒宴上,周大爷还是大口大口地享受烟趣。周大爷笑眯眯炫耀自己有60多年的吸烟史,这60多年的烟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是大爷人生岁月的见证。大爷可能在年轻的时候,跟着村里的长辈们开始接触烟草,不过那时受条件限制,吸的是自己土产黄烟。每逢田间地头劳作间隙,大家围坐在一起,拿出烟筒在烟雾缭绕中,乐呵呵地谈论着庄稼的收成,享受着吸烟快乐。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周大爷吸的烟也不断“升级换代”,如今一般都是吸烟20多元一包的烟。周大爷说:“在乡村,社交关系往往是非常紧密的。村民们之间有着浓厚的乡情,邻里之间经常走动,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等都是大家相聚的时刻。在这些场合中,吸烟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根烟递过去,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解压的重要方式,吸烟让自己心情愉悦,身心放松,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的问题和矛盾,所以自己至今依然吸烟。由此足见以健康名义一刀切反对吸烟,致使控烟扩大化、片面化和绝对化是不合理,也是不应该。“
二、因散烟失礼闹矛盾。
在乡村的社交舞台上,散烟是一种如同不成文的规定般的礼仪行为,尤其是在红白喜事等重要场合。乡村的红白喜事,那是整个村子的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庆典或者悼念活动,更是整个村庄社交关系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场合中,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散烟也不例外。
在乡村的文化传统中,红白喜事往往是全村人共同参与的活动。红事,像是一场充满喜庆与希望的盛宴,象征着新家庭的诞生或者新生命的到来。而白事,则是对逝者的缅怀与敬重。在这些场合里,村民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送上自己的祝福或者哀思。散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一种润滑剂的角色。当主人家热情地向每一位前来的宾客散烟时,那是一种欢迎与尊重的表示。宾客们接过烟,也表示着对主人家的认可与回应。
然而,如果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散烟环节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导致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在红白喜事上提供的香烟档次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乡村的社交观念里,红白喜事上的香烟档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主人家的经济实力和对宾客的重视程度。记得2023年秋天,在一个乡村的婚礼上,在别人都普遍使用硬中华的情况下,那家却只提供了普皖。一些亲友拿到烟时就露出不太满意的表情,甚至有几个人拂袖而去,让主人丢尽面子。
三、红白喜席上蹭烟。
在乡村的红白喜事宴席上,蹭烟也是时有所见的。其实过去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村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蹭烟别人倒不说啥,如今经济条件好转却还蹭烟,实际上会让人瞧不起的。然而却有一些人把在宴席上蹭烟当然一种习惯,乐此不疲。这些人爱谈小便宜,平时自己舍不得买烟,而在红白喜事的宴席上,他们就会寻找机会想多拿一些香烟。在宴席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宾客在宴席结束后,还在桌子周围徘徊,眼睛时不时地看向还没有被收拾走的烟盒。有的宾客可能会比较含蓄,等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偷偷地把剩下的烟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有的宾客则比较直接,看到桌子上有烟,就直接拿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还美其名曰“不拿也是浪费”。
有人将这种当作一种荣耀,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的重大收获,其实这种人越来越令人不齿。毕竟主人的烟是花钱买的,不是天下掉下来的。偷拿酒宴上多余的烟,损害了主人利益。虽然这利益不大或微乎其微,但是多少总会令家主不爽。
总之,乡村地区的吸烟现象,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吸烟是一种社交活动,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交媒介。它像是一种无声的问候,一根烟的传递,能够在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破初次见面的尴尬。不过吸烟也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如在红白喜事上因为散烟不当或者蹭烟等行为引发的矛盾,反映了在乡村社会中,虽然大家有着浓厚的乡情,但在涉及到一些社交礼仪和个人利益时,也会产生分歧。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乡村烟民文明、理智、安全吸烟,不仅重要而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