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烟厂职工活动中心,有位“老烟草”给年轻的同志讲,介绍婚宴用烟一定要格局大,放眼全国,不要光介绍本地烟,比如红色喜庆包装的“中华”、“红双喜”、“好日子”等就不错。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想起一些烟草上的事情,挺有趣。
1985年我上大学那阵子,同宿舍的一位同学是贵州的,爱抽“黄果树”烟。他说,抽家乡的烟,寄托乡愁。我那时不抽烟,看到这位同学抽“黄果树”烟,记住了“黄果树”瀑布。后来,到贵州旅游,我首先想到了“黄果树”瀑布,现场看了,确实感到震撼。
1988年4月14日上午,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考察城固雪茄烟厂二车间(今汉中卷烟厂)生产经营情况时说:“效益不错,烟厂是个摇钱树”。“你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把烟厂与摇钱树联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1989年我到烟厂上班,在制丝车间呆过。当时有一位车间副主任烟瘾很大。他有几句关于吸烟的口头禅:“宁可三日不餐,不可一日无烟”;“睡前一支烟,保你不扯鼾”。他一边吸烟,一边讲故事,兴致高昂,神采飞扬。
1994年,我结婚的时候,婚宴用烟是本厂生产的“白公主”烟,有一位领导赞扬我做得对,做得好。我觉得爱自己的品牌,爱自己的厂子,应该。
有一年,我回老家大荔探亲,带了汉中当地产的“朱鹮”烟,给邻居们也送了几盒尝尝鲜。后来,生产这个烟的厂家关闭了,这种烟也不生产了。有位大嫂认不得“鹮”字,直接说,“鸟鸟烟”,我听了忍俊不禁。
2000年,我父亲去世。2008年,我母亲去世。记得当时葬礼上的用烟都是陕西产的金丝猴烟。乡亲们形象地说,关中道耍的是猴,其他烟在这里吃不开。
2024年11月20日晚上,我在陕西汉中某医院的阅报栏里看到《健康报》上的一篇文章,其中讲了生活中容易上瘾的物质,比如咖啡、酒精、烟草,等等。我读了以后觉得很受启发,原来烟草也容易上瘾啊。
前几天,我到汉台区图书馆看书,见到一位爱吸烟的朋友,他在室外抽烟时一根接一根,甚至同时抽两根,嗜烟如命。他偶尔摆摆“龙门阵”,边吸烟边讲话,感情充沛,振振有词。他说,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烟也有乐趣。
人抽烟大概和喝酒、写作一样,都是一种爱好。其实,人无癖不可深交,因为无深情也。作家粱晓声喜欢写东西,把写作当作毕生事业,写《人世间》115万字,用钢笔写的,可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他对写作、对生活有一种深情啊。
有一位同事,今年72岁,爱抽烟。在喷云吐雾的过程中,怡然自得地讲他过去在部队里吹笛子之类的故事,让人着迷。尤其是1982年进入烟厂工作的事,说烟厂就是一个小社会,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然也有缺点,人无完人嘛。
其实,现在好多人喜欢抽烟。无法想象有的人离了烟,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在凡尔纳的科幻中,无意间到了一个荒岛的几个男人们万事逐渐全了,过的日子真似天堂一般,但他们还是有一个遗憾——缺少抽烟。到了后来,其中的一个无意间发现有一个地方居然有烟,他几乎高兴得要叫起来,这就是烟对烟民的魅力。
对烟民来说,烟的作用太大了。他们说,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人不抽烟,不喝酒,死了不如一条狗。这是自身的享受——对于自身。
而对外呢,烟的好处也多着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烟民都有自己喜欢的牌子、规格。烟是友好的使者,是开路的先锋,里面的学问挺深的。要懂得敬烟的规矩。要注意礼节。比如,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不要抽烟。烟灰、烟蒂、火柴梗不要乱丢,要放在烟灰缸或者指定的专门地点,以免引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