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一片烟叶带“活”一个产业

2024年12月20日 来源:浏阳日报 作者:刘谢禹
A+ A

7e42c3265d9c477abde7873d940cc509.jpg

时下,各种大型农用机械正在烟田里来回穿梭,烟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有序、有效开展深翻工作,为来年烟叶生产打好基础,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冬耕景象。

时间回到26年前,湖南浏阳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市烤烟办)正式完成组建。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以新思维把握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结合浏阳实际情况,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烟叶产业“拓荒”之旅。

二十六载初心如磐,二十六载风雷激荡。在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的深耕之下,浏阳烟叶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形成了集科研、种植、仓储、片烟处理、销售等于一体的烟叶产业链条,为广大烟农铺设了坚实的增收致富之路,更为地方经济发展聚力赋能。烟农增收、烟叶发展、烟区振兴……一棵在26年前种下的小烟苗,如今已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

持一颗“赤诚之心”

“三位一体”塑造“金产业”

1998年10月10日,这是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员工施立新一直铭记在心的特殊日子。26年前,经过多轮考试和选拔,他和5名同事进入了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回望浏阳烟叶产业的创业之路,施立新感慨万千:“1998年,浏阳户均烤烟种植规模是3.3亩,2024年增长到了40余亩,发展出了一批职业烟农和家庭农场,逐步构建出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稳妥推进烟叶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浏阳地处罗霄山腹地,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烟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便有着零星种植烟叶的传统。

“当时专门种烟的人不多,多半是顺带种一点。”官渡镇新云山村的烟农李正佳是有着40多年种烟经验的“老把式”,自小就帮着父辈种烟,“那个年代大家种烟的积极性没有现在高,辛苦不说,收益还少。”

20世纪90年代后期,浏阳农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有效助力农户致富增收。

1997年,四处考察谋划打造烤烟种植基地的长沙卷烟厂将目光投向了浏阳。湖南省烟草公司和长沙卷烟厂的相关负责人来到浏阳,与市委、市政府,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商讨烤烟种植基地的可行性。

浏阳审时度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提出了由烟厂、政府、烟草公司联合创办紧密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构想。

为了加快推动构想落地,统一协调和管理全市烟叶生产工作,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应运而生,并按照烟厂、政府、烟草公司“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广、普及起了烟叶种植。

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的人员熟悉乡镇情况,和镇村干部有着畅通的沟通机制;烟厂和烟草公司与生产端、市场端联系紧密,能够提供烟叶种植的技术支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辗转在浏阳的各大烟区,鼓励广大农户种植烟叶。

这就是被湖南省委、省政府称之为“浏阳模式”,并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国推广的“三位一体”生产管理新模式。

“那时候,我们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下乡的路上,协调烟厂、烟草公司与镇村联动,提升烟叶生产规模和质效。”施立新说,在耳濡目染下,他和许多同事逐渐成为行家里手,对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等流程了然于胸。

通过两年的努力,2000年,浏阳的烟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0余万亩,种烟户数达到2.4万余户,收购烟叶23万担,等级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这也让长沙卷烟厂更加坚定了将浏阳作为优质主料烟定向栽培基地的决心。

2004年2月,时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的姜成康考察浏阳基地后指出,浏阳烟叶基地是全国烟草的一个样板,是烟叶生产的一面红旗。

带一份“枝叶关情”

把“苦差事”变成“轻巧活”

“只要一个电话,烟站的技术人员马上就会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还会讲解背后的原理。”今年刚刚入行的陈及迎来了烟农生涯的第一个收获季,通过烟技人员的指导,他这个农业“小白”种出了几十亩漂亮的“金叶子”。

第一年就能把烟种得这么好,并且有几房烟还都是陈及自己烘烤的,这放在以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

“烟叶产业从育苗、种植到烘烤都有一道道难关。”浏阳金永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明说,在二三十年前,仅仅是烟叶育苗,就能让许多农户望而却步,更别提以前用的烤房还是老式的夯土烤房,控温、控湿难度极大,稍不注意,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水漂。

要帮助烟农把烟种好,就必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自成立以来,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积极联动市烟草专卖局,不断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新式的智能烤房替代了原始的土烤房;翻耕机、起垄机等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专业化的工厂育苗和定制化的配方肥降低了种烟门槛,如今的烟叶种植从“苦差事”变成了“轻巧活”。

“现在不仅经常有专家辅导,我们自己也能参加培训班,提高生产技术,烟叶烘烤质量越来越好。”烟农唐国良直言,烟叶种植早已进入了新时代,搭乘科技进步成果和政策扶持的快车,如今,烟农拼的是科学的种植方式和精准的成本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烟叶人才培育,2023年起,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创新推出“线上直播+线下培训”教学培训新模式。线上打造“金叶讲堂·智汇浏烟”品牌直播课堂,累计开播26期,近4万人次观看;线下开展技能培训220余场次,组织烟叶栽培(农民)技术员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试,着力培育了一批有理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烟叶生产技术人才。

此外,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还组织成立市乡村振兴烤烟产业人才联盟,建立烟叶产业人才库,打造激发烟叶产业人才活力的“金叶人才之家”,出台烟叶产业人才六大举措,推进实施“六大人才激励政策”,产业人才队伍迸发出强劲动力。

持一股“坚韧之劲”

用“产业链”打通“振兴链”

走进古港镇宝盖寺村,整洁的乡村路、气派的两层小洋楼、潺潺流水构成了一幅幅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多彩画卷,这也是浏阳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今年,村上将121亩烟叶纳入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65万元。”古港镇宝盖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国秋介绍。

过去,宝盖寺村主要以旅游业、民宿业为主。今年,宝盖寺村首次将烟叶种植纳入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中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当前,烟叶田里的晚稻也已完成收割,全面推行的“烟稻轮作”模式,不仅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烟叶不仅是烟农致富的“黄金叶”,更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压舱石”。而依托烟叶产业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并不是宝盖寺村的“专利”。今年,浏阳共有15个村集体开展烟叶种植,经济增收共计590万元。

“2023年,村上种植了94亩烤烟,利润有15万元,都用于公益事业。今年,村上种植了约100亩烟叶,增收40余万元。”沙市镇秧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加长介绍,烟叶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为此,村上设置了公益岗位,解决了3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金叶托起了乡村振兴梦,也幸福了一方人。近年来,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持续完善现代烟草农业体系,紧紧围绕烟厂、政府、烟草公司“三位一体”的生产管理体系,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政府、企业、烟农等多方获益的良好局面。

浏阳烟叶收购资金从1998年的1000万元到2023年的3.1亿元,增长了31倍;烟叶税从1998年的108万元到2023年的7000万元,增长了近65倍……烟叶产业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也有效提高了广大烟农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浏阳烟叶产业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凝聚力量,接续奋斗,推动浏阳烟叶产业链完善升级。巩固产业发展“稳”的态势,积蓄“进”的动能,打造百强县烟叶种植高质量发展样板,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烟叶力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