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湖北竹溪:“黄金叶”托起村民致富梦

2022年05月1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鲁亚挪、陈绍锋
A+ A

位于湖北竹溪南部山区的桃源乡,交通闭塞、生产条件落后,山大沟深的土地上村民们只能种植苞谷、土豆等作物维持生计,经济效益难以保障。在全乡只有不足1.3万亩的耕地面积上,如何因“烟”而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呢?

希望,一颗种子落地生根

2001年,杨寺庙村几户村民偶然得知,临近的柳林乡在种植烤烟,前期由烟草代为供应生产物资,价格统一且保证后期烟叶收购,是一种低投入低风险的生产经营新型产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村民卢胜华等8户烟农种植70余亩,开了桃源乡烤烟种植的先河。乡党委政府获悉后便密切关注发展状况,一年下来,几户烟农分别获得几千元不等的收入,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大山里的每个角落。

2001年年底,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前往竹山柳林,实地考察了解后,更加坚定了地方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的意愿。桃源乡党委政府为了发展烤烟、各方走访,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汇报请示,最终将7斤烟种带回了桃源。

“希望”自此扎根在了桃源这片土地上。

发展,走出坚实有力步伐

在乡政府的宣传下,2002年烟叶种植很快在全乡推广开来,83户村民种植495亩,总产值49.8万元,亩均产值达1000余元,这一历史性、决定性成果印证了桃源乡适合生产优质烟叶。

“是政府和烟草行业不遗余力的支持,我种烟才能种到今天。刚开始种烟的时候特别累,实在不想种了,村党支部书记、烟技员,一连几天做工作,我才打消出门打工的念头,从此我安心在家种烟。2004年,政府为种烟的买了一条骡子,专门给我们拉东西用,不收钱;2008年,政府和烟草合资修了现在这条路,肥料直接拉到田里。烟草公司给我们建烤房、买机器,从此我种烟更有信心了。”卢胜华信心满满地说。

2002年以来,烟区建设了烤烟产业路,补贴新建、维修各类烤房、购置农机具,改造输电线路,协调解决建设、烘烤原料。2020年年底,全乡1200余亩病害多发烟地统一进行了深翻治理,地方党委政府紧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主动抢占新的制高点,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土壤连作板结、病害易发的现状。

稳定,成熟生产基地形成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展,历届乡党委领导班子深知,必须通过新技术成熟运用催生新的发展动力。只有这样,烟叶才会提档升级、增效提质。为保障产区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运用纷纷落地,成了产区紧抓不放的工作重心。

“刚开始种烟,啥都不懂,田里开个‘满园花’还不知道打顶。印象最深的就是烘烤,头几年好多时候都把烟烤板了,一年下来光烤坏烟的损失就不少。后来,烟站开始给我们搞集中培训,培训针对那些特别容易影响烟叶质量的重点环节,几年下来效果很明显。后来我们这一片烤烟都烤出名了,每年都会有临近乡镇的领导带着几十户烟农包车过来学习参观。”烟农廖德喜笑着说。

自2005年以来,通过政府协调组织、行业计划落实,桃源乡每年4场重点关键技术培训按时举办,村组培训、院落培训、田间培训更是伴随着生产的全过程,彻底打通了生产技术培训“最后一公里”,培育打造出了一支懂技术、会生产,且生产技术成熟、种植意愿强烈的“职业烟农”队伍。如今,桃源烟叶的优良品质早已名声在外,多次代表十堰被国家局确定为优质生态烟叶大田鉴评现场。

见证,产业发展成功转型

桃源烟区起步早、规模大、发展快,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桃源烟区已成为十堰市第一个从传统农耕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成功转型的烟区。

2004年,十堰市第一座密集烤房落户桃源甘沟子村,2005年,首次尝试推广中棚漂浮育苗取得成功;2006年,率先推广智能密集烤房,彻底改变了烟叶烘烤方式;2008年,十堰市第一处30连体烘烤工厂在桃源乡桃园村建成。2009年,集约育苗工厂、烘烤工厂的推出,让生产变得更加简单而顺畅。2019年,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在源茂林场推广“物联网”烘烤设备;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在桃源乡桃园村、茂古坪、甘沟子村等烟区首推使用生物质燃料烤房,生产智能化程度再次大步提升,生产成本和损失降至历史新低,广大烟农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烤烟种植这项传统农业生产“革命”在产区内实现了从“会生产”到“慧生产”的转变。

如今,村民们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烟叶,已发展成桃源乡“烟农增收离不得、巩固脱贫成果缺不得、乡村振兴少不得、财政增税弱不得”的富民产业。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