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至今已有18年时间。然而,吸烟人群数量仍居高不下。从2007年至今,中国人群吸烟率仅从28.1%下降至26.6%,也就是说,吸烟率仅下降1.5%。吸烟是一种群体的行为,降低吸烟率同样需要群体的努力。(中国慈善家5月31日)
这么多年来吸烟率仅下降1.5%,足以说明戒烟的难度之大。但对于大多数吸烟者来说,吸烟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喜欢那口瘾,而是在心理上还将吸烟举动当成了某种自身的文化行为。
由此对于一些吸烟者来说,根本不能从心底里认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和对他人带来的健康危害。而只是认为吸烟是自己的自由选择,只要不直接危害到他人健康就有吸烟的权利,谁都管不着。
现在,大多数公共场所已经实现了禁烟,但这种禁烟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在一些公共场所尤其是一些街边饭馆,其实根本上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禁烟,因为吸烟的人并不是绝对少数,而是占据着较大的数量。
因而对此来说,街边饭馆根本就无力管控这么多的吸烟者。再说,出于饭馆经营的需要,老板也不会对回头客做出什么真正的举动,最大充其量也就是指一指墙上贴着的禁烟标志,而这就算不错的了。
因此可以说,自禁烟令发布以来,大型公共场的禁烟已经管控得不错,而小型公共场所则存在的问题较大。但是,这些小型公共场所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地方,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如果小型公共场场所管控不好,那么这些年来吸烟率仅下降1.5%也就不足为奇了。
市民生活离不开的地方总会充溢着某种文化现象,例如茶文化和小吃文化以及棋牌文等。而在这些场所,吸烟也已经成为了某种离不开的准“文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吸烟文化”就是在那里存在着的。
因此,对于社会戒烟问题的久攻不下,除了还要必须坚持依法依规重罚之外,也要增加文化熏陶层面的全力推进。让吸烟者认识到,不管在什么场合吸烟,哪怕是在家里吸烟仅仅损伤自己的身体健康,那都是不应该的事。
要达到全社会基本戒烟,其实也是一项文化进取和占领工程,它的意义在于以优秀的文化、文明去取代落后的丑陋的吸烟的“准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吸烟不仅损害自己的健康,其实吸烟也在损失着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内在的文明文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