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你好,小院!

2023年08月0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段佳璐
A+ A

2022年6月大理烟草科技小院建成

夏日的云南大理正值旅游旺季,洱海生态廊道人头攒动。在大理市银桥镇磻溪村的“网红S湾”,有一座青瓦白墙的白族典型民居,传统的照壁位置做了金色烟叶的雕塑,开放式庭院里除了常规绿植还有许多特别的盆栽——标记了品种的烤烟植株。这个独特的小院吸引着往来游客的目光,它就是2022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领衔,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云天化集团共建的大理烟草科技小院。

院里住着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小院在建成之初,共建单位便确定了技术共研、产业共谋、人才共育、发展共享的发展机制,为培养青年烟草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平台。

走进烟田天地宽

2022年6月,李武琴、杨祥、霍世东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大理烟草科技小院。他们是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小院的第一批技术人员,共同点是30岁以下、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刚接到去小院工作一年的通知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最初,李武琴对于自己要去干什么还是很迷茫,她上网查了小院的相关信息:“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背靠的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依托的是涉农高校的科技与人才培养力量,孕育着广袤农村美好的未来,是一个扎根基层、服务农业生产的科研机构。”

到小院后不久,李武琴的迷茫便彻底消散。在小院,学生干什么,驻点技术人员就干什么。学生和驻点技术人员会在小院负责人云南农业大学欧阳铖人副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田间调查、科研试验、交流讨论,同时还要从事游客接待、烟农技术培训、政策宣讲、文化公益活动等社会服务。

“每天早上和傍晚我们都要‘串田’,去田里找农户聊天,调研种植制度、施肥情况、家庭收入构成等信息,摸清村情村貌,了解发展的难点堵点。”据李武琴介绍,“串田”得来的调查数据为小院开展新型绿色投入品研发推广、洱海流域“烟草+N”绿色高值种植模式构建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张福锁院士的指导下,云南农业大学赵正雄教授牵头,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研发出了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绿色智能肥”。该肥料属于缓释肥,利用包膜技术实现了不同营养成分在不同时期缓慢释放,可以提升肥料的持久性和利用率,如果推广开来,可有效解决洱海流域使用商品有机肥土壤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烤烟需求规律不匹配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肥料施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肥料研发成功令小院所有人都十分兴奋,不料,寻找试验田的环节却出了岔子。“我们想在烟农陈仕泽的田里进行试验示范,入户时却遭到了拒绝,差点被赶出来。”小院学生祖发杰回忆说,第一次入户虽然很不顺利,但他们没有气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入户商量,陈仕泽最终同意参加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与使用常规肥相比,农户种植烤烟全过程使用“绿色智能肥”每亩可以减少肥料施用90公斤,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为烟农节约生产成本。

看到试验成效,陈仕泽感受到了小院的“厉害”,多次向小院申请让自家10亩烟田全部列入推广范围。除了他,试验田周边其他烟农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我家的烟田就在你们试验田旁,你们的烟株长得又整齐又清秀,我家的烟株高矮不一,对比太鲜明了。明年我也想试试你们的肥料!”烟农张元胜来到小院表达诉求。

烟农向科技小院技术人员咨询烟叶病害问题

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小院学生和驻点技术人员比以前更忙碌了,经常有烟农拿着得病的烟叶前来寻求帮助。大家或在交谈中为农户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联系专家帮助解决。“能够真正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杨祥感慨道。

“小院工作范围比烟站更广,服务对象不只是烟农,学习内容也比在学校读研时更丰富。”刚参加工作几年的霍世东感慨道,小院虽小,却给了他学习成长的广阔天地。

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小院是一群年轻人的“小天地”,在这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都带着年轻人的烙印。

2023年,小院计划依托磻溪村“网红S湾”的独特优势,在烤烟试验田边种植一片造型花海,发展观光农业,吸引游客打卡,使烟草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

种什么花、做什么造型?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大家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大理浪漫的夏日少不了向日葵”“这里气候适合万寿菊生长,8月开花,刚好与成熟的烤烟相映成趣”“今年是兔年,我们做一个玉兔望月的造型吧”……年轻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出一个初步方案。

烟草科技小院学生下地干活

为了完成“种花”任务,小院学生和驻点技术人员又多了一项工作——挖地。每天清晨,大家带上工具骑三轮摩托来到试验田,从田间图案的地块整理,到万寿菊、向日葵播种,再到水肥管理、除草间苗等一系列操作,对于农学出身的他们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盛夏,小院后面的烟田边,万寿菊如期开放。沿着田间小路近看,朵朵金黄色的菊花迎风摇曳;站在高处远观,绿色的烟田里四个S和一个玉兔望月的造型给大地增添了几分趣味。

这只是小院众多文旅融合实践的一个缩影。在小院,青春的气息为枯燥的科研工作增添了活力,年轻人们努力将构想实现在躬耕力行中。

为进一步融入当地村民,助力磻溪村文化振兴,小院还组织了种植技术指导培训、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公益摄影、厨艺大比拼、儿童节教育活动、火把节民俗游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小院年轻人根据各自特长有了自己的标签:祖发杰是小院的“院长”,负责活动策划、沟通协调;李武琴、朱晓红、李修贤是小院的“讲解担当”,负责展板、试验田讲解;杨祥、霍世东是小院的“后勤担当”,负责活动执行、服务保障;李鑫磊是“摄影师”,负责图片、视频拍摄剪辑以及微信公众号运维……

公益摄影活动

公益摄影活动

2022年8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平台协同大理烟草科技小院成功举办公益摄影活动。活动组织了白族传统剧目表演,邀请了大理市摄影家协会、乡村振兴平台的多名摄影师为周边村民和游客拍照,冲洗好的照片由相关人员送至村民家中。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游客和村民兴致盎然、乐而忘返。

这些活动搭建起小院与村民、当地与游客沟通交流的桥梁。现在,村民听到小院搞活动、搞培训都会主动参与进来。

一年来,小院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7次,培训农民240余人次,提升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助力乡村人才培养;接待各地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参观调研1820余人次,辐射全国近80%的烟叶产区。

“在小院,一次次活动的组织实施、一场场参观讲解、一篇篇公众号文章更新,都让我们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2023年6月,霍世东在小院揭牌一周年工作会上分享成长心得。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2023年6月,李武琴驻点满一年,返回原工作单位永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杉阳烟站。

“从本科学习植保到研究生学习烟草,再到参加工作从事烟叶生产工作,知农爱农的情怀早已根植我内心深处。来到小院,我开始思考,光有一颗体恤农民的心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想的是,如何通过我们所学的知识让农民真正受益,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农田实用的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小院驻点一年让李武琴知农爱农的情怀更加深厚。

带着这些思考,她再次出发。

永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建立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就在杉阳烟站,目前多元产业发展模式以“烤烟+青贮玉米”为主,生产基础相对薄弱,种植作物较为单一。在如何寻找更多适宜的烟后作物、促进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这一问题上,李武琴从小院学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派上了用场。

云南农业大学赵正雄教授带领学生入田查看烟叶长势

“在赵正雄教授的带领下,2022年小院成功探索出了洱海流域一年两熟变三熟的增收新模式,这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的烟区产业综合体也可以在适宜区域小面积尝试三熟模式,或者探索除青贮玉米外的高值烟后作物,让烟农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实现增收。”李武琴说。

在大理烟草科技小院,新一批的驻点技术人员余浩、王彦星、李耀明已于今年6月和上一批驻点技术人员“无缝衔接”,踏上了他们的“小院之旅”。

7月5日,小院在大理市苍叶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组织烟农开展洱海流域“一年三熟”模式构建及示范——烟后鲜食玉米绿色种植培训,驻点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为烟农讲解鲜食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7月中旬,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他们围绕农户施肥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的入户调查,和小院学生一起早出晚归,完成了150份调查问卷。

小院里,年轻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