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到「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在过去几年,围绕「合理」的增速和「持续」的能力行业很好地解决了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认识问题。之前我们吃过平衡打破的苦头,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所以重回稍紧平衡有着非常强烈的自觉主动。但这还不够,一时快、盲目快不行,一味紧、只有紧也不行,毕竟紧不是目的,只是方法,关键在于涵养好的市场生态、持续提升品牌活力。在这个意义上,「增速合理、贵在持续」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只关心供给关系的紧或者不紧,调整到了更多关注到运行状态、发展质量上来,紧不紧只是最底层、最基础的要求,关键看是不是「合理」、能不能「持续」。
第二是标准问题。在「增速合理」之初,大家对于什么是合理、合理的标准还有一些尺度把握的模糊和不够清晰,后来明确提出贡献度、匹配度——稳定行业对国家财政和宏观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行业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匹配度——让大家有了更具体、更明确的目标方向,大处着眼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整体感,用稳定的一域来服务全局的稳定;小处落实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供需动态平衡来营造好、调节好具体市场的气候生态。
第三是技术问题。更早时间的「稍紧」状态,更多体现在龙头的收紧,更接近于结果倒推、比框买蛋,有些时候难免有一刀切的色彩,导致节奏不够顺滑,经常有前紧后松、忽快忽慢的情况发生,后来以合理区间、良好状态为坐标,再加上数字支撑的能力提升,运行调控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并反映为投放建设的精准化、精细化,特别是行业层面来调度年末跨周期调节,既有整体面上的令行禁止,也有具体点上的顺滑流畅。
这样的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有力地塑造了行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所以,保持运行调控——坚定不移贯彻「十六」方针——的连续性、严肃性、系统性,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更长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持良好市场状态的根本保证,要有这样的一致和连贯。
不过正如之前反复和朋友们讨论过的那样,现在行业所面临的是小气候、大周期的叠加,具有其复杂性、困难度和长期性。
因为是小的梅雨气候叠加上大的收缩周期,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且仍在继续的消费分化、需求转弱,消费能力、消费场景、消费意愿的下降与缩减,逼近销量理论值、距离需求天花板越近,增长越见放缓、增量更加紧张。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行业发展将会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也意味着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都将会面临着小气候、大周期的叠加与放大。
这就意味着,第一,量的困难交织着结构的压力,不止是两难,而是难上加难的多难局面。第二,今年难,明年会更难,这个「难」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第三,留给行业调控的空间和弹性越来越少、越来越紧,从内部挖潜的角度,剩下的「余粮」和留有余地的「余量」都不多了。第四,目标任务的确保,不能以「透支潜力」和「牺牲状态」为代价,在无法做到「既要」「又要」「还要」的前提下,或许「只能」「先能」「再能」。
更意味着,在运行调控兜住下限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拉高上限的思路和动作。
如果说兜住下限是以内部的运行调控为主,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良好市场状态为标准,最大限度克服外部影响,烫平周期性波动,提升经济运行的韧劲与耐力,而拉高上限则是用外部的空间打开来推动,用新技术、新产品来提升新体验、创造新价值,进而增长需求端的动员能力,提升经济运行的后劲和活力。
拉高上限靠什么?靠品牌。经过卷烟上水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中式卷烟品牌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和水平,也从根本上支撑起行业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品牌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既需要推动更高层次的更好发展,又面临着消费分化、需求升级的多重挑战,中式卷烟品牌下一步的发展质量决定着行业的长治久安、生机活力。
从塑造行业当前稳增长、长远可持续新动能的角度,品牌发展至少需要提升三个关键维度。一是好的品牌姿态,品牌要变轻,从「三感合一」到「通达三情」,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轻松、轻快。二是好的品牌状态,这个不多讲,不能牺牲来之不易的市场基础和消费口碑。三是好的市场生态,供给的丰富度、层次感,竞争的合理有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多样与多元。
品牌发展靠什么?靠创新。这里面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应需求升级,提供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产品,消费者是最忠诚的也是最善变的,他会忠诚于有进取心的品牌,追随自己所认同的品牌主张,但又会被其它新鲜事物、有趣产品所吸引,更不会等着品牌变得更好。一方面要成熟产品的持续性改善,不能被消费者所抛离,另一方面要推动新产品的创造性提升,赋予消费者新的体验。
当然,创新不是喊口号,也不是规划出来的。熊彼特指出,创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被引入生产体系」,表现为「新产品或产品新特性、新生产方法或新商业处理方式、新市场、新的材料供应来源、新的工业组织模式。」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规划未来的风格样式、产品形态,而是去搭建、营造支持创新、支撑创新的平台和机制。
继经历了史上最冷中秋季之后,我们又刚刚结束了史上最冷双11,压力就在那里,挑战就在那里,用科学系统的运行调控夯实「稳」的基础,以积极有效的品牌创新增强「进」的活力,是保证当前增长稳、支撑中长期可持续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经济安全的责任所在。
这个时候,需要那句说了很多遍又永远值得再说一遍的话,在保持定力中争取主动,在争取主动中保持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