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零售户平台 > 前沿快讯 > 正文

双合成:百年老店的“合和”之道

2013年08月05日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A+ A

  从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永吉成”、“宝丰裕”、“复兴裕”……到享有盛誉的“双合成”、“稻香村”、“老香村”等老字号,在太原糕点业绵长厚重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当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的糕点品牌,在大浪淘沙中早已化做年长者心中的记忆。

  在这些曾红极一时的糕点老字号中,凭借别具一格的绝活技艺、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双合成”从当年两个人推车挑担行商,最终发展为跨越百年、经久不衰的晋饼之王,绝不是一时的偶然。

  一根扁担挑百年

  “遛遛海子边,看看冀美莲;逛逛双合成,抽抽顺风烟。”在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四大美事是老太原人闲暇之余的嗜好。岁月如梭,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冀美莲、顺风烟踪迹难觅,海子边也早已盛名不在,唯有双合成这个历经百年的老字号仍然蓬勃地向前奔跑,演绎着老字号的新传奇……。

  早于1838年创建的老字号“双合成”,是从一根扁担起家的。

  清道光年间,河北保定满城县夏家庄农民李善勤、张德仁推车挑担,结伴经商奔波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村,收购贩卖鸡鸭。1838年,李张二人合伙在河北井陉创建食品店,取“和气生财,合作必能成功之意”,立商号“双合成”。到了清光绪二十四年,两家后人遵祖训,异地创业,在河北石家庄创建双合成分号“双合兴”。民国元年(1912年),李家后人和大掌柜陈步云带人推车挑担沿“石太”铁路徒步来到太原,在北司街24号创立食品店,沿用“双合成”商号,扎根于此。

  7月6日,记者沿着改造后的柳巷一路向北,找寻双合成当年的旧址。在铜锣湾小区门口,记者遇到了几位乘凉聊天的老太原人。回忆起当年的双合成,几位老人仍然感慨万千:当年铜锣湾步行街改造,附近的居民全部搬迁,双合成、清和元、天津包子铺等老字号也全部搬迁。当年位于柳巷32号的门店,早已不复存在。如今,记录了双合成兴衰的门店旧址,已变成小区的一个小型停车场,当年门店的后厂也被一幢几层的高楼取而代之。

  今年六十岁的秦阿姨回忆:那时的人们都喜欢吃双合成的郭杜林月饼、细皮点心、绿豆酥、草子糕……但是,在那个时代,点心是个稀罕食品,都用麻纸包装,营业员手脚麻利地把点心码得整整齐齐,前后左右往回一折,在上面盖一张双合成的商标,最后用细细的麻绳一捆,人们拎着就走了。

  据太原档案局相关资料记载,1914年,双合成由北司街迁址大剪子巷36号;十几年后,又迁址柳巷32号建立了“前店后厂”型的民间作坊。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国有企业,前店更名为“南城食品总店”,后厂更名为“南城糕点肉食加工厂”。1964年恢复前店后厂经营模式,重挂“双合成”商号。十年动乱期间,又先后更名“红星食品店第一门市部”、“柳巷大商店第一门市部”。并最终在1980年恢复“双合成”老字号,全称为“太原糖业烟酒公司双合成批零商店”。

  1985年7月,几经沉浮的双合成迎来了新掌门人赵光晋,从此,百年老店搭上飞速发展的列车……

  有胆有识破危局

  1972年,扎着两根小辫子的赵光晋进入太原市副食品市场做点心。在销售旺季时,出手快、干活麻利的她每天下班后还要多做400个蛋糕,连续十余年蝉联劳模。1985年,双合成陷入发展困境,眼看着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风雨飘摇,32岁的赵光晋受组织委托赴双合成担任经理。

  “这个50多名员工的烂摊子负债累累,全部资产不足3万元,账面资金仅1000多元。职工们连续几个月领不到工资,一半人不上班,眼看着老字号就要垮。”咬着牙硬着头皮,一上任,赵光晋就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眼光,大刀阔斧地开始“拯救”双合成的工程。当时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八十年代人们的眼中,无一不属惊人之举。当年的双合成沿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楼上楼下共60多平方米,木楼梯一走人就嘎吱作响,作坊在门店后面,全是土路,半尺来长的老鼠在院子里来回跑,一下雨,厂房就漏水,工人们手忙脚乱地搬糖挪面……

  一位跟了赵光晋几十年的老员工回忆,赵光晋当年刚一到任,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带领大家搞卫生、除四害,到处找砖头铺厂内的土路。一周后,她带着全体员工在店门口摆摊做片儿汤、炸麻叶,开了早点摊。临近中秋节,她又带领大家天天早班连二班地赶制月饼,让市民先尝后买。当时很多市民闻讯来白吃月饼,一天下来吃掉不少,大家都担心本来亏损的老店会雪上加霜。可没想到,这样推陈出新、史无前例的推销月饼方式,在那年的八月十五,让双合成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共销售月饼12万斤,比前一年多卖了整整10万斤,亏损的老字号看到了新生的曙光。

  此后,承包责任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改革之初的路,走得并不平坦。作为一名国企队伍的女性当家人,赵光晋当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让人难以想象。但她咬紧牙关,卧薪尝胆,实行了改革工艺、狠抓质量、先尝后买、花钱买批评、月饼品尝会、挑刺会等让人耳目一新的举措。在人们惊愕和质疑的目光中,终于使百年老字号扭亏为盈,重见天日,并从此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

  提起双合成的那段历史,一些老太原人仍印象深刻。1989年到1990年,位于柳巷的双合成拆除了原来的木楼建成了新楼,柳巷门店于当年9月1日正式开业。1991年,双合成一举兼并了濒临倒闭的享堂商场,开创了太原市商界“小鱼吃大鱼”之先河,随后对享堂商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工程,建成了双合成享堂生产基地。1991年7月,双合成柳巷加工部正式投产。1997年11月17日,双合成作为食品界试点单位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为民营企业。在双合成保存的改革开放初期和1997年改制时的两张老照片上,极富年代特色的柳巷双合成食品店门前,门庭若市的景象见证了百年老店不同时期的辉煌。

  2005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双合成迁至北大街总部,同年7月23日,古朴且独具特色的北大街旗舰店隆重开业。2009年9月9日,双合成福喜工业园落地晋中,这个占地150亩的工业园引进多条国内一流生产线,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28年的光阴,双合成从复活走向复兴甚至超越之路。随着晋饼之王的强势回归,赵光晋也成为山西企业人心目中的传奇和英雄。

  “合和”之道向未来

  在太原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图片中,一张因年代久远泛黄却保存完好的《双合成杂货业联合会所属商号表》静静地躺在那里,默默地记录着“双合成”当年的辉煌。这张表的开设时间是1912年1月1日,经营地址是柳巷街32号。

    一百年后的今天,双合成依然遵照祖训,书写了艰苦创业、诚信经商、不断创新、步步跨越的商铺奇迹,真正将老字号做到长盛不衰。如今的双合成年产值达4亿元,省内的连锁门店达200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合成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覆盖了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南等省市。现在的双合成不仅将自家的老字号发扬光大,还实现将品牌的发展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双合成还将175年的文化融进自己的产品中,将“中国味道、山西特色、福喜内涵”的食品文化,发展成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体系。中式、西式、娘家、感恩月饼、喜庆和文化主题系列达600多种产品,不仅内涵丰富,且文化与地域特色鲜明。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双合成在当家人赵光晋的带领下,又重新焕发熠熠光彩,捧回了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五星级饼店等数不清的荣誉。双合成月饼连续十几年被评为“中国名饼、名牌月饼”,娘家粽和花馍也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郭杜林”晋饼制作技艺更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双合成又进军“太原市放心便民早餐工程”领域,遍布太原市每条街巷的绿色餐车,不仅让百姓吃上了放心早餐,为政府解决了“4050”就业压力,更将双合成的品牌形象深深植入省城百姓心中。

    眼下,赵光晋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系列,把新鲜玫瑰花制作的玫瑰饼正式推向市场。今年6月,她带领企业一千多员工在阳曲县大盂镇土地上辛勤劳动,冒雨栽下了22万株玫瑰花苗。由此,双合成万亩玫瑰园的建设拉开帷幕,这里将最终形成玫瑰产业加工链条及玫瑰产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观光区。

    一个百年老字号,要怎样经营才能保住这块金字招牌?这个难题被双合成当家人赵光晋诠释的淋漓尽致。赵光晋说,双合成之所以有今天,得益于百年来的“合和文化”,通过合作,实现和谐;追求事业合作,创造生存和谐。这套法则既符合老字号的生存规律,又适合企业实际情况,老字号也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管理理念才能带领老字号走向更远的明天……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